您好,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
食品饮料加工冷水机:原料保鲜与杀菌降温功能,保障产品安全与口感

发布时间:2025-08-29阅读:34

一、食品饮料加工专属:冷水机的 4 大核心功能特性

食品饮料加工对温度控制与卫生安全要求严苛,原料高温变质、杀菌后降温不及时会导致产品口感变差、保质期缩短,甚至引发微生物超标。专用食品饮料加工冷水机通过食品级设计与高效控温技术,满足多环节生产需求:

1. 果蔬原料低温保鲜

针对新鲜果蔬(如草莓、橙子、胡萝卜),加工前储存温度过高会导致酶促褐变(如苹果汁氧化褐变率 12 小时内达 30%)、营养流失(维生素 C 每升高 10℃损失率增加 15%)。冷水机采用 冷库联动冷却系统,通过冷却盘管直接降低冷库环境温度,将果蔬储存温度稳定控制在 0-5℃±0.5℃精度),同时配备 湿度协同控制:当库内湿度低于 85% 时,自动启动喷雾增湿,避免果蔬脱水皱缩。例如在橙汁加工中,低温保鲜可使橙子储存期从 3 天延长至 7 天,榨汁后果汁维生素 C 保留率提升至 85% 以上,褐变度(OD420≤0.2,符合《果蔬汁饮料》(GB/T 31121-2014)对色泽与营养的要求。

2. 乳制品巴氏杀菌后降温

乳制品(如鲜牛奶、酸奶)巴氏杀菌(60-65℃30 分钟)后需快速降温至 4-6℃,若降温时间超过 30 分钟,会导致细菌繁殖(菌落总数从≤10CFU/mL 升至 100CFU/mL 以上),影响产品保质期。冷水机采用 套管式换热器快速冷却系统,配合无菌水循环,将乳制品从 65℃降至 6℃的时间缩短至 8 分钟(传统冷却需 40 分钟),且冷却过程中无二次污染风险(换热器材质为 316L 不锈钢,符合食品接触标准)。例如在鲜牛奶生产中,快速降温可使产品保质期延长至 15 天(2-6℃冷藏),远超传统冷却的 7 天保质期,同时保持牛奶原生乳香,避免高温长时间停留导致的焦糊味。

3. 碳酸饮料灌装前控温

碳酸饮料(如可乐、雪碧)灌装前需将糖浆与水的混合液温度控制在 4-8℃,温度过高会导致二氧化碳溶解度下降(25℃时溶解度仅为 4℃时的 50%),灌装后出现气泡溢出、瓶内压力不足等问题。冷水机采用 多段式冷却系统:先通过板式换热器将混合液从常温降至 15℃,再通过螺旋管换热器进一步降至 6±0.5℃,同时配备 “CO₂溶解度监测联动:当温度超过 8℃时,自动提升冷却水流速,确保混合液 CO₂含量稳定在 3.5-4.0 倍体积(符合碳酸饮料行业标准)。例如在可乐灌装中,控温后的混合液灌装时无气泡溢出,瓶内压力稳定在 0.3-0.4MPa,产品口感清爽,避免因压力不足导致的 走气问题。

4. 食品级卫生与防污染设计

食品饮料加工需符合《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》(GB 14881-2023),冷水机接触食品的部件均采用 316L 不锈钢(表面电解抛光,粗糙度 Ra≤0.8μm),管路接口采用食品级快装卡箍(无卫生死角,便于拆卸清洗);冷却介质为食品级乙二醇溶液(符合 GB 2760-202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),需通过 0.22μm 微孔过滤,防止杂质进入食品体系。同时配备 “CIP 原位清洗系统,可通过 85℃热水 + 碱性清洗剂(如氢氧化钠溶液)循环清洗管路 30 分钟,去除残留糖浆、乳脂等污垢,清洗后通过微生物检测(菌落总数≤10CFU/100cm²),满足食品卫生要求。

风冷螺杆式低温冷冻机一二.png

二、食品饮料加工冷水机规范使用:5 步操作流程

食品饮料加工对产品安全与口感稳定性要求极高,冷水机操作需兼顾控温效率与卫生规范,以食品饮料专用水冷式冷水机为例:

1. 开机前卫生与系统检查

• 卫生检查:启动 CIP 系统对冷却管路进行清洗(85℃热水循环 30 分钟 + 纯化水冲洗 20 分钟),清洗后用 ATP 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管路内壁(生物荧光值≤10RLU,符合食品接触表面卫生标准);用 75% 食用酒精擦拭冷水机表面及操作面板,避免粉尘与微生物残留;

• 系统检查:确认冷却介质(食品级乙二醇溶液,浓度 35%-40%)液位达到水箱刻度线的 90%,检测水泵出口压力(稳定在 0.4-0.6MPa),查看换热器、冷却盘管接口密封状态(无渗漏);校准温度传感器(误差≤0.2℃,溯源至国家计量院食品专用标准)。

1. 分工序参数精准设定

根据食品饮料不同加工工序需求,调整关键参数:

• 果蔬原料保鲜:冷库水温设定 0-5℃,水流速度调至 1.2-1.5L/min,开启 湿度协同模式,设定库内湿度 85%-90%,湿度偏差报警阈值 ±5%

• 乳制品巴氏杀菌后降温:换热器水温设定 4-6℃,水流速度调至 2.5-3.0L/min,开启 快速冷却模式,设定降温时间≤10 分钟,温度下限 4℃(防止结冰);

• 碳酸饮料灌装前控温:第一段冷却水温设定 15±1℃,第二段设定 6±0.5℃,水流速度调至 2.0-2.5L/min,开启 “CO₂联动模式,混合液温度上限 8℃

• 设定后开启 权限分级功能,仅食品检验员与持证操作员可调整参数,操作记录自动上传至食品生产追溯系统(ERP)。

1. 运行中动态监测与调整

通过冷水机 食品饮料生产监控平台,实时查看各工序温度、冷却介质浓度、微生物检测数据,每 10 分钟记录 1 次(形成产品质量台账)。若出现 果蔬冷库温度偏高报警(多因盘管结霜),需暂停原料储存,启动盘管除霜功能(热风除霜,温度≤10℃,避免果蔬升温),除霜后重新校准温度;若乳制品降温时间超过 10 分钟(多因换热器结垢),需关闭冷却系统,用柠檬酸溶液(浓度 2%)清洗换热器 30 分钟,恢复后小批量测试降温效率;若碳酸饮料混合液温度超过 8℃(多因冷却水流不足),需提升水泵压力 0.1MPa,同时检查 CO₂溶解度,确保达标后再进行灌装。

2. 批次生产后清洁与停机

每批次食品饮料生产完成后,需按规范操作:

• 停机流程:先关闭榨汁机、杀菌机、灌装机等生产设备,待冷却介质温度降至常温(25-30℃)后,关闭压缩机,15 分钟后关闭水泵与 CIP 系统,切断总电源;

• 卫生清洁:启动 CIP 系统对管路进行深度清洁(碱性清洗剂循环 30 分钟 + 酸性钝化剂循环 20 分钟 + 纯化水冲洗 20 分钟),清洁后取样检测管路内壁微生物(符合 GB 14881 卫生标准);排空换热器内残留食品液(如牛奶、糖浆),用纯化水冲洗 3 次,防止残留变质;

• 设备维护:检查冷却介质浓度(不足时补充食品级乙二醇),更换 CIP 系统过滤器滤芯(过滤精度 1μm),清洁温度传感器表面(避免食品残渣附着影响精度)。

1. 特殊情况应急处理

• 冷却介质污染:立即停机,关闭与生产设备的连接阀,排空污染介质并按食品废弃物规范处理(避免污染原料),用 CIP 系统对管路进行 3 次清洗 + 灭菌(85℃热水 + 次氯酸钠溶液,浓度 50ppm),重新注入新介质并检测纯度(符合 GB 2760 标准);已接触污染介质的食品原料需全部销毁,禁止流入下工序;

• 突然停电:迅速关闭冷水机总电源,断开与生产设备的连接 —— 果蔬冷库需启动备用发电机(30 秒内恢复供电),乳制品需转移至备用冷藏库(4-6℃),碳酸饮料混合液需立即停止灌装并降温;恢复供电后,先启动 CIP 系统清洁管路,再逐步启动冷水机,待温度稳定后重新检测原料与半成品质量;

• 微生物超标报警:立即暂停生产,取样检测冷却介质与食品半成品(如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),排查污染源头(如管路密封失效、CIP 清洗不彻底),更换污染部件并重新灭菌,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,已生产的成品需全部召回并送检。

三、食品饮料加工冷水机维护与选型要点

• 日常维护:每日清洁设备表面与 CIP 系统过滤器,检测冷却介质液位与浓度;每 4 小时记录一次各工序温度与微生物数据;每周启动 CIP 系统对管路进行 1 次深度清洁,更换前置过滤器滤芯;每月校准温度传感器与 ATP 检测仪,清理换热器表面污垢(使用食品级除垢剂,避免腐蚀);每季度对压缩机进行维护(更换食品级润滑油),检测管路密封性(保压 0.6MPa30 分钟无压降);

• 选型建议:果蔬加工选 冷库联动冷水机(制冷量 15-30kW,带湿度控制),乳制品加工选 套管式换热冷水机(降温速度≥6℃/min),碳酸饮料加工选 多段式控温冷水机(控温 ±0.5℃);大型食品饮料工厂建议选 集中供冷 + 分布式 CIP 系统(总制冷量 50-100kW,支持多车间并联);选型时需根据产能与工艺需求匹配(如日产 100 吨鲜牛奶需配套 40-50kW 冷水机,日产 50 万瓶碳酸饮料需配套 60-80kW 冷水机),确保满足食品饮料加工的高卫生、高效率需求,保障产品安全与口感。

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0512-36902406

微信咨询
二维码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