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水机作为工业生产、科研实验等领域中实现精准温度控制的关键设备,深入了解其制冷原理与正确的使用流程,对于充分发挥设备效能、保障生产和实验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。
一、冷水机制冷原理深度剖析
(一)压缩式制冷循环 目前,绝大多数冷水机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,其工作过程主要由四个关键环节构成。
1. 压缩过程:压缩机是整个制冷循环的核心动力源。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气态制冷剂被压缩机吸入,通过压缩机的机械做功,制冷剂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。在这个过程中,压缩机对制冷剂做功,使其内能增加,温度和压力显著升高。以常见的活塞式压缩机为例,通过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运动,实现对制冷剂的吸气、压缩和排气过程,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,为后续的热量交换奠定基础。
2. 冷凝过程: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排出后,进入冷凝器。冷凝器根据冷却方式的不同,分为风冷式冷凝器和水冷式冷凝器。在风冷式冷凝器中,制冷剂通过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,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,自身逐渐冷却并液化;水冷式冷凝器则利用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,制冷剂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水,实现液化。以壳管式水冷冷凝器为例,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管程内流动,冷却水在壳程内流动,通过管壁进行热量交换,使制冷剂温度降低,由气态转变为液态。
3. 节流过程:经过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,压力仍然较高。为了使其能够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,需要降低其压力。这一过程通过膨胀阀或毛细管来实现。当液态制冷剂流经膨胀阀或毛细管时,由于通道突然变窄,制冷剂压力急剧下降,同时温度也相应降低,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。膨胀阀能够根据制冷系统的负荷变化,自动调节制冷剂的流量,确保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。
4. 蒸发过程: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,此时蒸发器内的压力较低,制冷剂在这种环境下迅速蒸发,吸收周围冷却介质(通常为水)的热量,使冷却介质温度降低,从而实现制冷效果。在蒸发器中,制冷剂从液态转变为气态,吸收的热量用于自身的相变过程。以沉浸式蒸发器为例,蒸发器浸没在水箱中,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,吸收水箱中水的热量,使水温度降低,达到制冷目的。蒸发后的气态制冷剂再次被压缩机吸入,开始新的制冷循环。
(二)吸收式制冷原理简介 除了压缩式制冷,还有部分冷水机采用吸收式制冷原理。吸收式制冷系统主要由发生器、吸收器、冷凝器、蒸发器和溶液泵等部件组成。其工作过程基于某些物质对制冷剂的吸收和释放特性。
Copyright © 2025 苏州新久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14043158号 XML地图